(产业研究)国产动画电影十年,新文化产业链如何构筑?

发布日期:2025-01-26 / 文章来源:付淑宁
IMG_256

原创 新一酱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IMG_257

在即将开启的2025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和《熊出没·重启未来》两部国产动画电影将会展现出中国动画影视制作的最新水平。它们的前作都已是票房收入最靠前的国产动画电影,很有可能,“国漫崛起”的话题会又一次被带上高潮。

前几次有关国漫崛起的讨论,包括了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上映成为了国产动画电影投资热潮的起点;也包括了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总额冲上50.35亿元——这一数字至今仍高居全类型国产片的国内票房总榜第4位;以及2023年上映、拿下18.25亿的《长安三万里》从故事场景到特效制作的高水平表现。

IMG_258

过去十年,中国电影观众逐渐意识到,动画电影并非仅仅是儿童的专属。期间,除了上述三部,《白蛇》系列以及《罗小黑战记》《大鱼海棠》《深海》《姜子牙》等优秀作品不断产生,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走入影院,享受动画电影不受物理拍摄限制的独特视听体验。

在电影工业越来越成熟的当今,长期关注产业与区域发展的新一酱想特别想搞明白的是,动画电影作为一条产业链,其背后生产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和生态究竟是什么样的,也想通过这样的分析,能在面对量化研究难度较大的文化类产业链路时,找到新的梳理与监测方法。

IMG_259

2012年1月19日,动画片《熊出没》首播,熊大、熊二和光头强的形象开始进入大家的视野。从2014年开始,《熊出没》每年春节都会推出一部大电影。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两头熊,变成了十年来每年春节档院线里的常青树。《熊出没》系列电影保持着高质量和高口碑,票房连年走高,到2024年,《熊出没·逆转时空》的票房已经接近20亿元。

实际上,《熊出没》系列动画电影成功的背后,是一家企业的成功。

从特种电影设备起家,《熊出没》的出品方华强方特本身就掌握着特种电影放映的核心技术,在多个相关技术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在围绕“熊出没”IP核心展开的商业化图景中,《熊出没》系列动画电影只是其众多商业环节里的一环。五位导演极为稳定地持续参与执导了《熊出没》系列电影,保证了电影稳定产出的同时,也为“熊出没”IP整体的稳定性作出了贡献。

IMG_260

以方特动漫为制片主体,华强方特凭借自身的资金实力和成熟的管理团队,在保证系列开发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不断进行动画制作技术和内容质量的迭代升级。

“熊出没”也是国内目前在IP全链路经营中表现最为全面的一个,除了动画电影和动画系列片,方特经营的37家主题乐园产业中也有不少以“熊出没”IP为重点主题。此外,“熊出没”IP还通过合作授权商,推出包括牛奶、零食、玩具、箱包等在内的系列衍生品。

IMG_261

在《熊出没》系列电影的生产环节中,华强方特制作团队是制作过程中的绝对主角,需要外部公司参与的环节少之又少。

新一酱梳理了近五年《熊出没》系列电影的片尾字幕,发现仅有2024年上映的《熊出没·逆转时空》在图像渲染、3D技术、声音制作等环节出现了外部公司的身影。能参与进这场“主角游戏”的,也都是产业各个领域里的佼佼者。

深圳瑞云科技负责CG动画制作,曾经参与《熊出没》《深海》等多部国产CG动画电影大片以及《长津湖》《流浪地球》等大制作电影的渲染制作;江苏原力专长于3D影像和数字动画,参与过的项目包括《博德之门3》《生化危机》系列、《捉妖记2》等;万麟文化则为《赛尔号》《洛克王国》《开心超人》等多部动画电影提供立体转制服务。

在熊出没的电影制作逻辑里,强者,才被欢迎合作。

IMG_262

2015年7月10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摆脱了“低幼”的标签,国产动漫电影第一次受到了电影工业成人化的平视。

《大圣》背后,是成立于1998年的光线传媒和旗下的彩条屋影业。

彩条屋影业是光线传媒于2015年10月25日宣布成立的动漫公司,前身为光线影业的动画部。后续光线传媒推出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鱼海棠》《深海》《姜子牙》等口碑佳作均来自彩条屋厂牌。

彩条屋更像是一个项目扶持和出品发行团队,通过投资自己看好的动画制作公司,彩条屋已经组建起了一个强大的合作生态。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深海》的导演田晓鹏、《伞少女》的团队咕咚动漫工作室、《大鱼海棠》的制作团队彼岸天文化……近年走入人们视野的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团队,过半都在彩条屋的品牌矩阵之下。

矩阵内某个公司主导生产的动画电影时,其他公司会参与合作,保障制作流程的专业稳定。这个还在不断壮大的矩阵中,即便许多公司名字尚不为人所道,只要是参与制作了打上彩条屋厂牌标签的作品,或者以彩条屋参股方式被纳入生态矩阵,这些小规模的国漫公司看起来都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IMG_263

除了最核心的几个团队,彩条屋参股矩阵公司的占股比例目前维持在33%左右的水平线上。通过彩条屋的品牌共享,光线在动画电影这个细分赛道得以向“内容+渠道”的布局发力,完成电影生产流程的产业链生态闭环。

作为一家业务纵横电影、电视剧、动漫、音乐、艺人经纪等领域,在横向的内容领域和产业链条的纵向延伸上都是表现出色的内容集团,光线的思路是,以电影产业为轴心,把动画电影视作众多电影品类的一个门类,来完善自己的电影出品制作发行全链产业体系,巩固在行业里的地位。

在已经拥有国内最大的动画电影厂牌彩条屋的情况下,光线传媒在2022年又另行成立了光线动画。二者负责两条不同的业务线——彩条屋主要与其投资的头部动画创意团队合作开发动画电影项目,同时也引进发行国外优质动画片;而光线动画主要集中于公司内部的动画电影作品的全周期生产。

近十年间,彩条屋电影的合作公司逐渐遍布全国各地。以彩条屋及其品牌矩阵内公司为核心圈层的动画电影制作生态,正在由一线大城市向外铺开,逐渐织造起一张更加密集的城市合作网络。

新一酱盘点了2015年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2023年上映的《深海》,从它们的片尾字幕中挖掘了参与核心环节的制作公司。

IMG_264

除了电影和动画工业发达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天津、南昌、无锡、武汉、成都等也有多家公司闯入了我们的视野。天津的慧聚十方、南昌的幻影疯爆文化、无锡的诺华视、武汉的匠心数字等,在动画、视效、环境特效、角色特效等多个环节都有出现,其中多个公司也是其他国产动画电影中的重要参与方。

在光线,你能更清楚地看到这是一盘面向全国的动画电影产业布局大棋。

与彩条屋背靠电影“大厂”探索动画电影的路径不同,追光,则是一开始就打定主意只做动画电影。

原土豆网创始人王微在创立追光后,一直在走动画电影自编自导的“工作室路线”,与其说他是导演或编剧,更不如说是一个执行能力极强的“项目经理”。

得益于电影工业化发展至今的宝贵经验,以及多个项目滚动开发的动画长片制作模式,追光团队成功搭建起了项目开发、设计、故事板、剪辑、三维分镜、模型、绑定、材质、动画、角色特效、场景特效、灯光、数字绘景、后期等十余个步骤全流程分明的制作周期体系,实现了对预算与制作周期的控制。

多数国内动画公司都倾向于采用业务外包的运作模式——紧密围绕一个精简的核心团队,将动画制作的各项细分环节分发至全国范围内的众多合作伙伴,核心团队则专注于最后的整体统筹。

但追光在起步时,更希望自己就是链条本身。

2016年上映第一部作品《小门神》的阶段,追光通过精心招募搭建起了一支规模百人以上的专业团队,自己掌控艺术创作、技术攻坚及制片管理等各个关键领域,“核心团队+个别非核心环节外包”的模式,形成了一条环环相扣、无懈可击的完整创作链条。

IMG_266

与2016年相比,现在的追光为了追求更好的电影视效和画面,在保证核心环节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前提下,也开始广泛与多环节公司合作。

新一酱对比了分别于2023年和2024年上映的《长安三万里》和《白蛇·浮生》的制作团队,这些环节基本都是同样的外部团队:擅长动画制作的大连多米、沈阳点精社、苏州凡世界,操刀声音制作的好为原声,运营IP的魔豆朝上,担纲MV创意及制作的有名堂,专攻预告片声音设计的两万里……合作伙伴圈趋于稳定,属于追光的核心动画电影生态圈也逐渐清晰起来。

像是一个扎根生长的本土少年英雄的故事,追光进入到了“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阶段。

而少年奋起的故事,绝对不会只有一个。

产出了两部《雄狮少年》系列电影的北京精彩,类似彩条屋和追光的特质集合体。

北京精彩的核心人物张苗,曾深度参与《流浪地球》《无名之辈》《我和我的家乡》等爆款影片的运作,在电影行业历经多年打磨,对电影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都了如指掌。

在动画电影这条路上,北京精彩是有眼光的投资者,同时也是自我培育动画产业链条的野心家。

IMG_268

《雄狮少年》像是北京精彩对电影初心的展示。

诞生于国产动画电影工业愈发完善的2021年,《雄狮少年》是站在产业流程化、分工明确化的时代里,写出自己故事的新秀。

参与《雄狮少年》制作的上海优塔数码、苏州明客动漫、厦门凡塔斯、深圳瑞云、北京大波浪等都是参与过《深海》《白蛇浮生》《长安三万里》等优质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公司。在核心团队充分构思和完成故事的基础上,各环节富有经验的公司在具体产业条线上通力协作,这是北京精彩“少年长成”的成功逻辑。

年轻一代不再需要去吃老一辈受过的苦,但踩在前人的脚印上行走时,必须思考的是如何走后面的路。

《雄狮少年》上映三年有余,至今仍保持着8.3的豆瓣评分高分。完善的产业体系下,市场和观众更翘首期盼的,是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故事。

IMG_269

整理信息时,新一酱也发现了几家出现在多部电影中反复出现的环节制作公司:北京大波浪(动画剪辑)、原力动画(三维动画技术)、兔将(立体视觉)、奔跑怪物(歌曲制作以及营销发行)深圳瑞云(农场渲染)……越来越多的公司成为了细分制作环节的“扛把子”。

距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横空出世,中国动画电影的新路已经走了十年。未来,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主流玩家能否保持劲头,又会有多少引起行业注意的天降奇才,带来国产动画电影新的转折?

起码在过去十年,面对中国电影观众抱有的包容与乐观期待,中国动漫电影还没怎么令人失望过。

文、视觉/付淑宁

原标题:《国产动画电影十年,新文化产业链如何构筑?》